談 “共創空間” 的關鍵價值_「人」

2018-08-09

管理代代器改所已滿一年,該是時候來談談我們認為的共創空間。

一年前,2017年1月1號,我們嘗試在台中實驗共同工作的概念。

那時候的想法很簡單,就是提供一個類似在學校作設計時的Studio空間,基本的工作桌面與插座網路,然後把各領域的人聚在一起,能一起工作,一起生活。

空間的營運模式,一開始提供了日進駐方案、月進駐方案、及活動場租。日進駐方案考量其他同類型市場競爭,於是採用低消方式,店內點一杯飲品即可全日進駐;月進駐的方式則更為彈性,除了全天不限時段,還提供置物空間,原則上比較趨向給朋友最大彈性的使用。

代代的組成基本上是一群設計師,對商業模式一竅不通,更別談平日忙做設計就變生活白癡的壞習慣,管理維護更是沒有SOP方法。

一開始的代代的確沒有太多制度與規定。所以漸漸的,我們就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。


  • 低消入場的方式,雖然對自由工作者較為友善,但同時也提供擠不進咖啡廳的消費者多了一項平價的選擇。部分跑咖啡廳的消費者是需要一個可以聊天的場所,進來代代後才發現來錯地方。
  • 為了提供低消選項,代代前期甚至花了許多時間在研發飲品與挑選餐器。(在空間定位尚未清楚的階段下,容易把力氣用錯地方)
  • 未規劃完善的會議空間,導致進駐者與客戶的會議互相干擾。


就這樣run了半年多,代代空間使用效率的運轉,似乎漸漸停滯了。

於是在去年底左右,代代內部夥伴們開始思考,在有限的空間裡,該如何調整,讓代代回到心中對空間想像的理想狀態?

空間如何被使用?這個問題一直環繞在腦中,不斷反思與辯證。設備終究是等待被人使用,因此問題的根源不在設備硬體的等級或價值,而是在「人」如何使用(進駐)空間

找到問題的根源後,我們嘗試從一切有關「人」的議題去檢討。


第一步:共同工作空間或共創空間?

.

有幸讀到 莊熙平教授的這部演講,我們從而反思:究竟我們要提供的是共同工作空間還是共創空間

+共同工作空間與社會創新 / 莊熙平

共同工作對目前的環境來說,消費者仍從價錢去對應提供的空間品質/設備做比較。就像影片中所說的:「如果你是因為租金而去選共同工作空間,那你是一個乞丐,而不是一個co-worker。」於是我們取消了低消進駐的方式,也才驚覺,原來我們之前一直用其他不應該與代代做比較的空間在做參考。

取消了低門檻入場機制後,剩下可能留在代代的這群人,我們開始檢討,要"共同",還是"共創"

今年開始,代代每周六的內部交流會即是透過設計思考分享及技術分享,為「共創」作暖身。進駐者的輪流分享,能看見不同專業執行專案的思維;組隊報名國際設計競賽,也是透過競賽的壓力,去做到技術提升。交流會僅供內部進駐者而不對外開放,為的是建立分享交流的互相信任,也期許透過固定分享,讓進駐者在每次累積準備的過程中自我成長、自我回顧。

第二步:日進駐 VS 月進駐

.

僅20多坪的空間,我們狠心一口氣取消了日進駐方案。

然後又狠心搬走了6張工作桌面,換來一區舒服的沙發休息區。

為何取消日進駐?又為何取消了幾張桌面?空間的營運本來就不容易,這樣空間不是少了更多營利的機會嗎?原因很單純,以下細細解釋:


日進駐是來消費空間的,而月進駐是來相處的。

日進駐顧名思義就是來工作一天。所以多數的主要目的是來工作而非交流。單日的進駐通常趕工作都來不及了,很少有多餘的時間能認識其他人,然後可能隔兩天後工作趕完了,也就從代代消失了。像快閃的過客一般,對空間沒有辦法帶來太多正面或刺激的能量。

我們取消日進駐的目的,有一部分是配合空間。中小型的共創空間,聯繫的是一群有相近價值、類似氣質的朋友(進駐者)。日進駐的模式,較難累積與進駐者之間的互動,也可能會影響到已進駐在空間的使用者。所以綜合考量下,我們提出了只有月進駐的模式。

當「月進駐成為唯一選項」。

當月進駐成為唯一選項,我們對外的立場是?

從開放到保守,團隊掙扎了很久,內部討論也反覆辯證。但調整後,我們漸漸看到了一些改變。

月進駐成為單一模式,開放免費三天體驗。為的是在這段期間,用心的與對代代有興趣的朋友相處。老實說,我很感激也很看重每位來代代詢問空間進駐的朋友。這代表著通常他們已關注代代一段時間,做足了功課,才來代代接洽。


過來代代詢問空間的朋友,每在這個過程中我都覺得有點像「互相面試」。因為親自過來了解空間,所以也提供雙方互相認識的機會;我們也能在閒聊及對談的過程中,了解對方的氣質與調性,是否與空間的其他朋友有產生化學效應的機會。

「月進駐」如果談的是長租優惠,或許太表淺;我們認為月進駐代表的另一層意義是:接下來的日子,我們與進駐者必須花一個月的時間用心相處。


進駐者的進駐都是一次擾動。這段時間我們透過相處,會吸收到新的觀點,看到不同的工作環境。代代的工作桌很簡單,就是一張桌板,桌腳甚至也可以移動。進駐者進駐後,我們才發現原來大家布置自己工作區域的方式都不同。有關心植物的、有關心文學的、也有關心新奇小物的。我們覺得另一項有趣的事情是,代代的空間氣質,有一部分也會受進駐者感染,有更多樣的多元元素。

如果說空間怎麼被使用,怎麼被布置。我想,很大一部分是受進駐者的美學感染而去彈性進化吧。

第三步:「共創」的提升

.

我們認為的共創,倒不是真的要「共同創造什麼事物」。
而是透過在同一個空間的相處,能互相從對方身上學到什麼?

.

我們觀察,在這個階段選擇來代代月進駐的朋友,有幾項特質

  • 自身之前在職場已有2~3年專案經驗,想開展自己的下一階段事業。
  • 由於自己創業,對未來可能面臨的困難及瓶頸已有心理準備。所以具備相當程度的抗壓,以及進取的上進心。
  • 具好奇心,包容不同觀點也積極吸收別人的經驗。
  • 尊重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也尊重空間共同維護的運作。
  • 具備正確面對及處理事情的態度,能穩定的為自己的事業負責。

前面提到的月進駐及互相面試模式,其實後來變成一種無形的濾網機制。我們發現其實空間管理的責任,除了日常的營運維護,更重要的是聚集一群友善且優質的進駐者。

空間如果趨於開放,可以廣納不同領域,對空間營運的經濟壓力上也較舒緩;但相對的,開放的體系也會產生很多bug。如何開放或許不是現階段我們覺得重要的事情。我們做的調整及努力的方向,比較是如何維持一個優質成長的生態系。


接觸有能量的進駐者,能重新點燃其他進駐者對事情的衝勁;

接觸樂於分享的進駐者,能帶動其他進駐者之間的互相交流;

接觸對自我要求高的進駐者,能回頭檢視自身對事情的態度是否還有進步的空間;接觸對事物抱持好奇心的進駐者,也能感染自己成為一個願意向對方請益的發問者。

如果談我們認為的「共創」,我想共同創造的價值是:


「透過一起工作與相處,進而從對方身上學習吸收到養分及能量!」

結語

回頭談共創空間的關鍵價值,我們更確信價值在「人」

一部分重要的人,在於空間經營團隊內部的每一份子。這些人會定位及決策出空間必須該有的屬性、氛圍及制訂運作規則。

另一部分重要的人,在於進來空間的每一位進駐者。這些人是否能帶給其他人化學效應,需要心靈默契及用心相處。

不過回頭來看,這過程是相當有趣的。也因為用心的觀察及反思,也才發現了共創空間生態的種種。


© 2018 代代器改所DayDaySpace 共創空間
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